负责人:张建东(主任)手机:13383863596
罗律师 手机:13603982579
打开购物网站,选择好心仪商品,通过电子支付后,等待货品快递上门——电子商务日益普及的今天,这样的消费模式早已被人们熟悉。
然而,如果把上述的商品变为技术专利,这样的交易模式是否依然方便快捷?无形的技术交易,有哪些难点要克服?除了技术专利的买卖,企业还能获得什么样的专业服务?
技术交易,传统模式有“两难”
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石墨烯产业化的厦门凯纳石墨烯公司,技术一直是攸关其发展的核心因素。
“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的新型材料。”公司副总经理方崇卿说,作为当前强度最大、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纳米级材料,石墨烯不仅力学性能优异,还兼具超薄和超轻特性,在锂电池、塑胶和涂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。
光明的发展前景,需要不断创新的技术作保障。“作为一个技术高度密集、研究成本高昂的新兴产业,单靠一家企业无法实现行业快速发展。”方崇卿说,一枝独秀难以为继,合作共赢势在必行。
然而,对于技术十分“饥饿”的公司,在技术交易的传统“餐桌”上,却难拣“好菜”。
传统弊端,一在“狭窄”。“以前企业面临技术需求,大多只能利用自身人脉,通过相熟悉的学术圈子寻找合适伙伴。”方崇卿说,信息平台的缺乏,让技术交易宛如盲人摸象,只能期待“瞎猫遇上死耗子”。
传统弊端,二难“精准”。“以往我们也曾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,但从学术理论到实际应用往往还有一段距离。”方崇卿说,缺失的这“最后一公里”,又往往成为双方合作协议中争论的焦点。
如何填补需求巨大的技术缺口,一个名为科易网的技术转让服务平台,为方崇卿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解决路径。
2015年1月,针对石墨烯制备的技术难题,方崇卿通过科易网与华侨大学签署了一项总额230多万元的技术转让合约。“从合同签约到金额支付,全部通过科易网这个第三方平台进行,企业省心省力。”方崇卿说。
在这项技术的助力下,石墨烯生产的稳定性大大提高。“目前生产成本已从每克5000元降低至每公斤1000元,而如果单单依靠公司自身研发力量,达到这样的效果至少需要一两年。”方崇卿说,得益于技术转让,公司不仅提升了竞争能力,更在时间上抢得发展先机。
新货品新卖法,新平台来保障
为方崇卿疏通“痛点”的科易网,是一个成立于2007年5月的技术专利和科技服务交易平台。在凯纳公司技术交易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的,正是科易网在国内首创的线上技术交易服务系统“科易宝”。
“与网购中的‘支付宝’类似,‘科易宝’就是技术交易中的第三方担保。”科易网董事长林国海介绍,通过这个第三方平台,有效解决了项目落地过程中,交易双方交涉时间长、环节多、互不信任、尾款难收回等问题。
然而,不同于普通网购,技术专利专业化程度高、非实物虚拟化的特性,致使“科易宝”这个第三方平台的交易要求更为复杂。
技术就是科易网交易的货品,货从何来?
从一张白纸开始,科易网通过高强度走访,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。做好企业信息收集的同时,还针对科技成果信息繁杂多样的特征,使用人工方式,一个个打电话了解,从而保证科技成果发布方的联系方式有效,转让意图明确。这一过程,花费了近四年的时间,投入上千万元资金……千头万绪的信息逐步理顺,一个总量上亿、种类达九大类22小类的精选科技资源库最终建立。
有了货品,交易价格如何评估?
“技术贸易存在的一个尴尬,就是定价难,往往是买卖双方都不懂价格,而不同市场背景也对技术贸易金额产生很大影响。”林国海说,“我们开发出了国内第一个技术交易价格评估系统,采用成本重置法和预期收益法给出价格下限和上限,作为相对科学合理的参考价格。”
价格确定,无形技术又如何实现网上交易?
创新模式下,“科易宝”创造性地实现了技术交易的电子商务化,着重解决了技术交易中的资金安全、技术交付安全、规范标准和专业化支撑四大问题,打造了一个安全、规范、公正的环境,也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。
不只买卖技术,更要做好科技服务
截至今年9月,“科易宝”技术交易额已突破8亿元。然而在林国海看来,这远非科易网的全部。
2016年5月,科易网成立了国内首个专注于研发科技服务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产品中心,一个集资源整合、项目技术对接综合平台、研发中心和完善服务体系四个方块的科技服务立体体系正在形成。
9月22日,由科易网提供技术支持的浙江省海宁市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举行。依托网络会展中心,企业不出办公室、专家不出实验室,即可实现洽谈对接。短短两个小时,在线对接会征得项目成果184项,实现技术对接87次,产生意向41次,达成意向11次。这样的在线展会科易网已举办528场,参与人次260多万,实现对接23794次。
点开科易网开发的“老师傅”手机APP,创业者可以线上预约优质专家,进行线下一对一、面对面或远程咨询指导服务。全新模式下,200多个高校、6万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强大技术团队,摇身一变成为了活跃在网上的技术老师。
立足于技术效果评价,一套技术指数评价体系建立。根据技术的创新程度、领先程度、适用程度、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五个项目打分,成为评定技术项目中技术含量高低的参考标准。同时根据项目技术指数分的高低分别对应推荐、重点、一般和不推荐项目,推动先进科技项目优先转化为生产力。